您好,欢迎访问济南领创教育培训学校!
RSS订阅
ad-1(670*84)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成考必看|2024年山东省成人高考政治科目精华考点合集

发布时间:2024-10-14 09:14:26  编辑整理:济南领创教育培训学校  访问次数:


  【导读】距离2024年成人高考考试还有20多天,大家复习的怎么样呀~


  今年成人高考的时间是在10月19日和20日,正好是周六周天。大多数成考考生因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复习。不过不用担心,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专升本】政治的精华考点,赶紧收藏分享,多看几遍吧~


  01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考点2哲学的主要派别


  (1)哲学的基本派别特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则有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考点3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1)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就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考点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2)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


  考点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依存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没有客观规律性,就没有主观能动性可言。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是,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的意识所认识、所利用。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1)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从一切实际出发。


  (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3)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否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考点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


  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发展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


  考点7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2)实践的结构:主体——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主体活动的对象;中介——主体用于客体的工具、手段或程序和方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5)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6)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公式是实践—认识—实践。


  考点8真理与价值


  (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2)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考点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2)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考点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3)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上层建筑以服务的形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始终存在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这些就构成了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考点12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考点13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02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考点2近代中国国情


  (1)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①最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客观原因: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③主观原因: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


  考点4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考点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考点6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基础;二是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这是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主体。


  考点7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就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党的基本路线。


  ④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⑤“三步走”战略。


  ⑥改革开放理论。


  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⑨“一国两制”。


  ⑩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考点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考点9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考点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2)“八个明确”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十四个坚持”也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考点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考点1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考点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国家的国体,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考点1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考点15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考点16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和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3)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5)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考点1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互学互鉴的伙伴关系。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考点18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赢得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铸就的。


  (2)全面增强党的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本领。


  以上是“成考必看|2024年山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科目精华考点合集”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资讯,可添加下方指导老师微信。


undefined


联系电话:18753187091(马老师)、17686681202(朱老师)、18668966832(孙老师)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花园路101号海大厦16楼、济南市历城区陆港大厦10楼

Copyright © 2007-2024 济南市历城区领创教育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025263号-2